close

IMG_3721

最近在看電視歷史劇「貞觀之治」,裡面提到唐太宗求字若渴,千方百計的想要得

到王羲之的「蘭亭集序」,這讓我想到以前唸書的時候為了這一篇「蘭亭集序」手

心還隱隱作痛呢。

話說,我們那個年代唸國文,只要碰到古文(文言文)就要背誦,一般古文大都有押

韻,背起來並不難,難的是要逐字逐句的翻譯,偏偏這一篇「蘭亭集序」既不是五

言絕句,也不是七言律詩,背起來就很彆扭,怎麼背就是背不好,而我們那位北大

畢業的國文老師又是嚴苛得不得了,常常隨堂抽背,背不好就是打手心,打得全班

「哀鴻遍野」,背得全班「七葷八素」。

那個聯考的時代,三日一小考、五日一大考是家常便飯,每週還有週考,我還記得

那一次的週考,老師發給每個人一張白紙,題目寫在黑板上,第一題「默寫蘭亭集

序全文」(50分),第二題「翻譯蘭亭集序全文」(50分)。

那一次週考我得了八十分,第一題過關,第二題少翻了一段扣二十分。當然還是要

打手心。

IMG_3718

說到這個「蘭亭集序」是什麼「碗糕」?其實也不過是王羲之和一群文人雅士在會

稽山陰的蘭亭修禊(古習俗,掬溪水淨身的儀式),然後引溪水為環繞的水流,在上

游放酒杯讓它順水流下任人取用,邊喝酒邊吟詩作樂,最後眾人把他們所做成的詩

詞集成冊,要王羲之寫一篇序文,半醉的王羲之當場提筆揮毫,寫著、寫著,由自

然美景頓悟無常人生的文章。

這篇文章的成名,主要是王羲之擁有前無古人、後無來者的「筆聖」的封號,尤其

在半醉之下所寫出來的文字,更是入情至性自成一格,酒醒後,想要重新再寫,都

無法達到這個境界,才會成為千古墨寶。

IMG_3713

說到這裡,當然要把他的全文批露一下,原文並沒有分段和標點符號,這是為了閱

讀方便才標上的:

永和九年,歲在癸丑,暮春之初,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,修禊事也。群賢畢至,少

長咸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嶺,茂林修竹;又有清流激湍,映帶左右,引以為流觴曲

水,列坐其次。雖無絲竹管弦之盛,一觴一詠,亦足以暢敘幽情。

是日也,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,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,所以游目騁懷,足

以極視聽之娛,信可樂也。

夫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,或取諸懷抱,晤言一室之內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

外。雖取舍萬殊,靜躁不同,當其欣於所遇,暫得於己,快然自足,不知老之將

至。及其所之既倦,情隨事遷,感慨係之矣。向之所欣,俯仰之間,已為陳迹,

不能不以之興懷。況修短隨化,終期於盡。古人云﹕死生亦大矣。豈不痛哉!
 

每覽昔人興感之由,若合一契,未嘗不臨文嗟悼,不能喻之於懷。固知一死生為虛

誕,齊彭殤為妄作。後之視今,亦猶今之視昔。悲夫!

故列敘時人,錄其所述,雖世殊事異,所以興懷,其致一也。後之覽者,亦將有感

於斯文。

IMG_3631  

重新瀏覽古人的作品,就讓我想到今人余光中先生的詩作「緣」,兩相對照,其實

也有特異的情趣,特別抄錄於後,和大家共賞之:

人與人之間

有緣而聚,無緣而散

聚時盡其在我,散時盡其在人

既有相逢,又有相別

喜怒哀樂,生離死別

這就是人生

有恩便無怨,有愛便無恨

得與失,獲得與付出

求心之所安,存有緣之心

完善固可喜,缺陷也是美

縱是一剎那

也是永恆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貓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